商业直播,发布会,会议举办,活动会议,会展新闻,全景会议

以“置身事内”之责,筑“科学光明”之梦 ——阅读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有感

政府 未开始

以“置身事内”之责,筑“科学光明”之梦 ——阅读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有感

活动时间:2025-03-06 - 2025-03-06

商业直播,发布会,会议举办,活动会议,会展新闻,全景会议

以“置身事内”之责,筑“科学光明”之梦

——阅读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有感

 

单位:乡村振兴组    姓名:关振    职务:一级科员

 

开篇: 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热爱阅读的朋友们,今天是光明街道第X期“追光”电台,我是来自营商环境办乡村振兴组的分享人关振,我今天分享的书籍是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。

第一部分:书籍简介

《置身事内》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所著,聚焦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行为逻辑。全书分为“微观机制”与“宏观现象”上下两篇,系统分析了财税体制、土地财政、政府投资、债务风险等核心议题。作者通过大量案例,揭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“招商引资”“产业政策”“城市化建设”等实践,推动经济增长,同时也直面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与挑战。

书中一个核心观点是: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政府的深度参与,地方政府不仅是政策执行者,更是经济发展的“操盘手”。这种“置身事内”的治理模式,既创造了“中国速度”,也需在新时代探索更可持续的路径。

第二部分:阅读感想

1.从“土地财政”到“产业兴城”:光明科学城的实践启示

《置身事内》中关于“土地财政”的论述让我深有共鸣。过去几十年,土地出让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,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。然而,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也带来了债务风险和资源错配问题。

反观光明区的发展,我们正经历从“土地开发”到“创新驱动”的转型。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,光明科学城聚焦“科技+产业”深度融合。在招商引资中,我们不再单纯追求“量”,而是更注重“质”——通过精准匹配科研机构、高校与企业需求,打造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”的全链条生态。例如,光明区引入的某生物医药项目,政府不仅提供土地支持,还联动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建实验室,加速技术落地。这种“政府搭台、多方共赢”的模式,正是书中“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”的生动写照。

2. “服务型政府”的基层实践:从管理者到“合伙人”

书中提到,地方政府需从“生产型政府”转向“服务型政府”。这一观点让我联想到街道办的日常工作中。过去,基层治理常被诟病为“重审批、轻服务”,而在光明区,我们正通过“企业服务专员”“一站式政务窗口”等机制,将服务前置。

例如,某科技企业入驻光明时,面临人才公寓短缺问题。经济发展办迅速协调辖区资源,联合区直部门为企业员工提供住房保障。这种“与企业共成长”的理念,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,更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“温度”。书中强调的“政府与企业共生共荣”,在基层实践中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
3.创新治理:以数字化赋能基层“绣花功夫”

《置身事内》一书中虽未直接提及数字化治理,但其对“政府能力现代化”的论述让我深受启发。当前,光明区正处于“双区驱动”的历史机遇期,随着光明科学城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,区域发展进入快车道。然而,光明区也面临着人口结构复杂、公共服务需求多元等挑战。如何用“绣花功夫”提升治理效能?光明街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以数字化手段破题。

光明街道则率先打造了全市首个街道级智慧治理(AIGC)调度中心——“智治中心”,依托“1+X+18+N”治理体系,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。例如,“智治中心”利用AI算法和视频监控相结合,打造智能巡查报送系统,实时监控并反馈问题点位。此外,光明街道还联合光明实验室推出了“追光助理”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,广泛应用于法律咨询、民意速办、企业服务等多领域,成为基层治理的“强大外脑”。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,更将书中“精细化治理”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未来,我将继续以书为鉴,把书中的理论转化为服务企业、造福群众的实际行动。

结尾:奋楫扬帆正当时,逐梦前行向光明。我在光明,和您一起阅读、共同成长!

 

发布活动
资源对接

请选择资源类型

  • 执行团队
  • 场地供应商
  • 会务公司
  • 配套服务商